当前位置 : 首页 >  新闻消息

        

 
肿瘤标志物异常,是得了肿瘤吗?

小时候害怕成绩单,长大后怕体检单

没有哪个中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

那么体检报告出来,

哪一项超标了你最紧张?

尿酸?血脂?

还是心电图、B超有异常?

……

都不是!

最最让人吃不下、睡不着的是

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阳性!

图片说明

那么,肿瘤标志物升高,一定癌症?

当然不是!

海南省肿瘤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陈鑫苹表示,肿瘤标志物的异常不代表一定是肿瘤或癌症,是一种提示和信号!

提醒您

要注意身体健康了!

什么是肿瘤标志物?

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,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、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。

当肿瘤发生发展时,这些物质明显异常,可用生物化学、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测定,对肿瘤的辅助诊断、鉴别诊断、观察疗效、监测病情有无复发以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。

肿瘤标志物身体分布图

图片细节

肿瘤标志物虽然跟肿瘤有关联,但并非只有肿瘤才分泌这些标志物。

陈鑫苹解释,一般来说,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患者中出现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。但是,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,也存在于良性肿瘤、胚胎组织,甚至正常组织中。

简单来说,就是正常健康状况,也有可能会出现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的结果。

所以,当看到体检报告上,

肿瘤标志物旁边多了个“↑”

别慌,有可能只是炎症!

比如,一些只是得了胰腺炎、胆囊炎、胆管结石等非癌性疾病的患者,CA19-9也会升高;月经期、盆腔炎、妊娠可能造成CA125升高;胆道梗阻、胃炎、炎性肠病、吸烟可能造成CEA升高,而某些确诊肝癌患者的AFP却不一定会升高。

因此,很难单凭某项肿标升高就诊断是否患有癌症,还需要结合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做综合评估,这样才能得出有效的诊断。

哪些人群应该做肿瘤标志物检查?

陈鑫苹表示,45岁以上的成年人,有三大致癌因素之一,建议做一年一次的防癌筛查。

三大致癌因素

图片细节

癌症家族遗传因素

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,患乳癌的危险比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得多。

病史因素

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,长期患胃病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。

职业因素

如果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、有毒物质,或者工作环境污染严重,更容易患癌症。此外,有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,如吸烟等,也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。

哪些肿瘤标志物能够对癌症“报警”?

哪些肿瘤标志物容易“报假警”?

图片细节

一、甲胎蛋白(AFP)

特异性高。升高见于肝癌或胆管癌,也见于畸胎瘤、睾丸癌、卵巢癌等。注意:极少数情况下,妊娠期、肝炎也可能导致AFP升高。

身体异常表现: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需长期监测,若AFP升高同时伴有面黄肌瘦、腹胀厌食、恶心想吐等症状,需警惕肝癌。

建议检查:肝脏超声造影,或肝肿瘤特异性磁共振,或上腹部增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(CT),必要时穿刺活检。

二、癌胚抗原(CEA)

升高见于肠癌、胃癌、肺癌、胰腺癌、甲状腺癌、乳腺癌、泌尿系统肿瘤等。注意:该指标特异性非常高,即使有轻微升高,也必须及时就诊进一步筛查。

身体异常表现:中老年吸烟人士;咳嗽、痰中带血者;长期厌食消瘦者;大便带血或脓血者。

建议检查:胃肠镜、胸部CT、腹部CT。

三、糖类抗原125(CA125)

特异性较高。升高见于妇科肿瘤(卵巢癌、子宫内膜癌),也可见于胆管癌、胰腺癌、乳腺癌、肺癌等。注意:妊娠期、月经期、盆腔感染、结核感染、肝胆胰慢性炎症时,也可能升高。

身体异常表现:下腹部胀、痛;腹部膨隆;若为结核感染导致升高,则可能出现午后低烧、半夜盗汗、咳嗽等症状。

建议检查:子宫附件超声,全腹部增强CT,结核菌素试验(PPD)。

四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(PSA)

特异性较高。升高见于前列腺癌,也可见于其他泌尿系统肿瘤等。注意:极少数情况下,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也可升高。

身体异常表现:小便不畅、下腹疼痛。若为前列腺癌骨转移,患者还可能出现骨痛。

建议检查:经直肠前列腺超声,或前列腺磁共振,必要时穿刺活检。

五、糖类抗原19-9(CA19-9)

升高见于胰腺癌,也可见于胆管癌、胃肠癌等。注意:极罕见情况下,肝胆胰慢性炎症也能导致轻度升高。

身体异常表现:上腹隐痛、消瘦厌食。

建议检查:腹部增强CT或超声。注意:腹部超声对小肿瘤容易漏诊。

六、糖类抗原15-3(CA15-3)

特异性相对较高。升高见于晚期的乳腺癌。注意:若仅此一项轻度升高,无须紧张,但须多次复查该指标。

建议检查:乳腺彩超。若既往有乳腺癌病史,则应做全身CT,评估是否有转移。

七、糖类抗原72-4(CA72-4)

特异性相对较高。升高见于消化道肿瘤。注意:若仅此一项轻度升高,一般不提示肿瘤。

建议检查:腹部超声或腹部增强CT。

END-

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本号致力于公益宣传,无任何商业用途

若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

请及时告知删除